学院新闻
【非凡十年·天外答卷】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三个第一”,讲好天外铸魂育人“大思政课”
2022-10-14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为高校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十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谱写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新篇章。

一、坚持政治建院,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学院”


学校党委坚持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全面领导。2018年6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配齐配强党政领导班子。先后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6个教研室。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院,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2021年学校为马院改善办公条件,配备了近200平米的新办公区。2022年,学校增拨800平米教学用房用于建设“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学校先后出台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天津外国语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校党委书记、校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学期参加马院组织的“开学第一课”集体备课,带头讲授“开学第一课”,带头听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十年来,思政课教师由12人增加到34人,达到师生比1:350的配备要求,4名教师晋升教授职称,6名教师晋升副教授。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郑海呐名师工作室”,培养年轻教师,3名教师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名教师获得2020年度天津市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和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学名师。

二、坚持铸魂育人,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主课”


十年来,马克主义学院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思政课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坚持课堂为本、内容为王、信息化为手段、系统推进为方法,持续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4门思政必修课都建设成校级精品课,2018年获得3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行走的最强思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创新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得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中国特色与世界比较》获得天津市“一校一品”思政选修品牌课。《基于新媒体微信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获得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获得校级教学团队;2人获得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人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地区二等奖;3人获得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彩一课”视频公开课大赛一、二、三等奖;2人获得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武大赛二、三等奖;3人获得校级青年教职工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4人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

持续探索“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2018年开始建设“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品牌------“行走的最强思想”。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多次组织师生奔赴展览馆、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企业、服务型政府机关等2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大学生们看到、听到、触摸到行走的马克思主义结出的丰硕成果,深刻感悟真理的力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先后组织了赴延安、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杭州和上海等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工作的地方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寻伟大思想形成之路”暑期实践教学活动,赴天津市盘山烈士陵园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迎接建党百年,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祭扫英烈活动,组织中外师生走进“红馆”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赴在天津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安幸生烈士故居前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受到人民网、光明网、学习强国、《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今晚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建设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是天津市“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实施项目。项目以“融通中外、数智赋能、共建共享、实验创新”为建设理念,以“中外政治比较、中外经济比较、中外社会比较、中外生态比较、中外抗疫比较”五个比较方向构建起实验室建设的四梁八柱,通过打造实景化的中外制度对比平台,用“中外制度比较”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识大势、明规律,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为思政课文科实验室建设开拓全新路径。

大学生学习思政课成效凸显。高质量的思政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多名学生考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在天津市大学生思政课公开课大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2021年郭力娇团队《信仰如山》荣获天津市大学生思政课公开课大赛(普通高校组)一等奖,创我校大学生参加该类比赛以来的最佳纪录,同时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本科组三等奖。我校学子还获得天津市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坚持内涵发展,做优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学科”


十年来,把准学科定位,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多措并举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学术交流,开拓理论视野,增强研究能力,提高学术影响力,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

结合教师的研究专长,凝练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外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等3个研究方向。2019年获批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基地平台,共举办了20 余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2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视野》《理论探讨》等重要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学院教师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学术化、学理化阐述,先后在人民网、光明网、党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文章40余篇。

四、坚持协同育人,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天外模式”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2020年5月,联合新华中学、外大附中、岳阳道小学等10所中小学成立天津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以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教育主体的整体性和不同学段的教学规律,构建“协同作战”思政课教育体系。组织了“同上一堂抗疫思政课”教学论坛、“回望峥嵘岁月 讲述‘四史’故事”实践教学汇演、大中小学生同讲红色展馆、赴北辰区中河头村安幸生烈士故居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这些新颖、鲜活又富有实效的举措,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育人“天外模式”,为上好新时代的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有益探索,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2021年12月,市委领导来校调研指导工作,对我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关闭窗口

马场道校区

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

邮编:300204

津ICP备05003121号 

滨海校区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学府路60号

邮编:300270

津教备0066号 

天津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